除了改变消费市场的观念外,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需要迅速跟上以充电桩为首的配套设施。
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限行城市的市民,近运气好摇到新能源指标,那么在正式决定买车之前,你应该调查什么?
“给车充电方便不方便”,看似讽刺的问题,其实困扰着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用户。
随意参观几个电动汽车论坛,可能会找到几个用户嘲笑他们的社区不允许安装充电桩的帖子,买车前有多兴奋,知道私人桩不能安装后有多悲伤。
此外,充电桩安装困难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,一方面是社区物业,由于电动汽车充电自燃事故,导致社区物业不想承担如此大的安全风险;另一方面,社区太旧,没有固定停车位,电容不足,电缆没有预安装,阻碍了私人充电桩的普及。
由于私有充电桩安装困难,能否专注于公共充电桩?
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,截至去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量已接近500万辆,但各种充电桩的数据约为145万辆。换句话说,目前车桩的比例约为3.5:1。如果排除维护不当不能使用的,则此比例将进一步增加。
此外,使用公共充电桩的成本也是一个问题。以重庆为例,通过使用呼叫APP查询,可以发现充电成本为每度1.2元,停车费为每小时3元,家庭自建充电桩约为每度0.5元,无需支付停车费。
由此可见,充电问题一直困扰着新能源车主,也严重影响了潜在消费者的购车欲望。
众所周知,耐力焦虑的本质实际上是能源补充焦虑。虽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,但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普及速度远远落后于前者。当基本的能源补充得不到满足时,耐力焦虑肯定会存在,这将影响新能源车型的推广。
虽然去年中央政府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为新的基础设施项目,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。
首先是兼容性问题。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充电桩布局上坚持自己的政治。例如,特斯拉的超快速充电具有很强的排他性,这无疑不利于充电桩的大规模普及。
二是区域利用率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研究报告《中国充电服务市场如何健康发展》,提到2018年全国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不足10%,制约充电行业发展的问题是充电桩利用率低。许多发达地区没有充电桩,但偏远地区的充电桩大面积闲置。
第三,单个充电桩的效率。目前,业界普遍认为,只有每天充电7次以上,才能实现盈亏平衡。根据一份在线报告,全国大多数充电桩都不能满足这一要求。
只有解决上述问题,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才能更加顺利。
写在后:
在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十多年里,产业链下游的充电桩产业经历了“赛马圈地”的无序发展。如今,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规范和发展,充电桩作为配套设施,自然需要“统一步伐”,实现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。